当前位置:

四部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将定期调整 严查吃空饷

    中国网12月16日讯(记者 董小迪)近日,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进一步挖潜创新和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政策意见,要求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不同地区城乡、学校及学段间中小学人员编制的配置;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推动中小学教育提供方式的多样化。

   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在解读政策时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基本能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但因人员编制配备不平衡、编制调整不及时、人员流动不畅等原因,结构性缺编缺员问题较普遍,个别地区还存在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未达到国家标准、一些新建学校编制配备不及时等问题。 

为此,四部门要求各地推进教育系统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的整合撤并,精减收回的编制资源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育需要;结合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等情况,优化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教学点的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和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 

各地要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剂的力度,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3年按照标准调整一次,市县可根据生源变动情况随时调整。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并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教师向艰苦、贫困地区流动。 

   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育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混编混岗,占用教师编制,不得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各地将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四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人员,跨学校统筹使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专业艺术人才为中小学提供体育、艺术教育服务,多方面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 

   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教学辅助力量。 

   四部门要求,各地要创新培养方式,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改革和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推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