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从机构编制的角度而言,"机构"是指由国家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依法设立,纳入编制管理,承担特定公共职能的组织实体。其核心特征和内涵如下:
1.法定性
机构需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如党委、人大或政府发文),具有规范的名称、层级、隶属关系和职责权限。例如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全国人大批准设立,事业单位需经编制部门登记。
2.职能公共性
承担党和国家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包括:
党政机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
事业单位(教育、医疗、科研等)
群团组织(工会、共青团等)
3.编制管理特性
三定规定:通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明确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数量。
类型划分:分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等,严禁混编混岗。
动态调整:随职能变化可进行撤并、重组或编制增减,需报编制部门审批。
4.组织形态
独立法人资格(如某市卫健委)
内设机构(如某局下设的办公室)
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
5.与一般组织的区别
机构编制管理的机构区别于企业、社会组织,其设立需符合《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法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接受编制部门的总量控制和监督检查。
典型案例:2023年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即由中央编办核定其职责、内设机构和编制数量后依法设立。
二、什么是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手段,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设立、运行、调整及撤销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的活动。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机构设置科学、职能清晰、运行高效、编制合理,从而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从机构编制的角度,机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机构设立与审批
依法依规设立机构,确保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需求。
严格审批程序,如党政机关需由党委或政府批准,事业单位需经机构编制部门登记。
2.职能管理(定职能)
明确机构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能交叉或空白。
通过“三定规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固化机构的核心任务。
3.机构设置(定机构)
规范内设机构(如司、处、科室)的层级和数量。
控制机构规模,防止机构臃肿或随意增设。
4.编制管理(定编制)
核定人员编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严禁超编进人。
统筹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确保与财政承受能力匹配。
5.运行监督与评估
检查机构是否按既定职能运行,是否存在越权或失职。
评估机构效能,推动优化调整(如机构改革)。
6.动态调整与改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合并、撤销或新设机构(如2018年、2023年国家机构改革)。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率。
机构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2019年)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机构管理的重要性
防止机构膨胀:避免“人浮于事”,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治理效能:确保机构职责清晰,减少推诿扯皮。
适应改革需求:动态调整机构设置,服务国家战略(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举例:2023年国家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整合银保监会和央行部分职能,就是机构管理的典型实践,旨在优化金融监管体系。
三、什么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指依法负责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核定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的专门机构,是党委和政府管理组织机构、控制编制规模的核心部门。
(一)主要职责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
1.机构管理
审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设立、调整和撤销。
规范机构名称、层级、隶属关系等。
2.职能管理
制定和调整机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或空白。
推动“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各部门权力边界。
3.编制管理
核定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
严禁超编进人,防止机构臃肿。
4.监督检查
检查机构是否按“三定规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运行。
查处违规设立机构、超编用人等问题。
5.改革推进
统筹机构改革(如2018年、2023年国家机构改革)。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二)我国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体系
我国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分为 中央 和 地方 两级:
1. 中央层面
中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央编委)
最高决策机构,由党中央直接领导,负责重大机构编制事项的审议。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编办)
具体执行机构,负责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隶属中共中央。
2. 地方层面
省、市、县各级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
负责本地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
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编办)
落实中央政策,管理本地区机构设置和编制分配。
(三)法律依据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工作依据包括: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2019年,党内最高法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四)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重要性
控制行政成本:防止机构无序扩张,减少财政负担。
提高行政效率:科学配置职能,避免政出多门、推诿扯皮。
服务国家改革:如2023年组建国家数据局、优化科技部职责等,均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统筹。
举例:
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中央编办负责整合原银监会、保监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改革中,中央编办牵头设立“国家数据局”,优化数据管理体制。
总结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党和国家组织机构的管理者,通过科学配置机构职能和编制资源,确保政府运行高效、精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