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深化乡镇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启动以来,商都县委积极谋划,全局统筹,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扎扎实实推进深化乡镇改革任务落实见效。
一、充实力量、编制下沉,为基层全面开展工作“保驾护航”。
为突出政策优势,推动人员下沉,我县在整合现有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各乡镇在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相差不大的情况,各乡镇机构均设置为“五办两中心一局”。乡镇人员和编制管理上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的新模式。重新核定了各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共下沉县级事业编制214名,其中,原派驻乡镇的林工站、动物卫生监督站机构撤销后,人员划转到乡镇管理,原使用的县级73名事业编制下沉到乡镇。原食药所使用乡镇事业编制,与工商所整合为市场监管所后实行派驻管理,不再使用乡镇事业编制,此46名事业编制继续留在乡镇,同时在县级事业编制总额内再下沉乡镇95名事业编制。保证了乡镇用编需求,并留有余额。通过改革优化了结构,充实了力量,满足了基层工作需求。
二、科学设置、试点先行,为机构全力规范运行提供服务支撑。
按照统筹优化、综合设置的要求,各乡镇建立健全以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前台,其他职能机构为后台的运行机制。重点加强两个前台建设,以确保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到位,其他后台职能机构整合内部决策、管理、监督、服务职责和工作力量,为前台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为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小海镇党委大胆探索,主动作为,聚焦党建、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在机构设置、场所标准、功能内容,以及推进党建、政务服务网络“多网合一”上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软硬件标准化建设,办事大厅设置在方便群众出入办事的位置,大厅室内设置了民政、农牧林水、退役军人、财政惠农“一卡通”、扶贫土地和综合业务七个办事窗口,分别悬挂了电子显示屏。制作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牌,张贴了首问责任制和办事流程图及工作职责等图板。印制了精美、易于携带的办事指南宣传手册,大厅设置了自助查询、办事一体机。通过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多种载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通过小海子镇试点引领,全县推广,进一步提高和加快了乡镇运行效率。
村级便民服务主要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可以开展代缴水电费、电话费,代取快递包裹,代购物品,“一卡通”上门年检,拍摄证件照等服务,全面实现从“四办”向“五办”的跨越。随着政务服务网络向村级延伸,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村级便民服务范围将更广。
三、厘清职责、明确权责,真正为乡镇基层实现全面减负。
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根据乡镇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分批次确定依法向乡镇下放的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经过各部门和乡镇共同努力,确定下放赋予乡镇行政权权力事项清单88项,其中审批服务16项,行政处罚72项。全面实行乡镇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彻底的厘清了县级部门与乡镇的职责关系,将《商都县乡镇职责准入制度》印发全县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建立了适应乡镇的办事指南和工作机制。
四、蹄疾步稳、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综合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
我县对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在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将原有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按照管理范围、对象、人力资源等,重新科学划分网格片区,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网格员由村干部、村治保人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片区民警、学校教师等组成,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管到位”。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优势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疫情登记排查、防控宣传、村民出入登记及小区卫生和小区居民生活用品采购送货等各项具体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筑牢了基层防控第一道防线,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贡献。
(张宏伟)